腊八节的来历:
每年农历腊月(十二月)初八,称为“腊八”节,古时叫“腊日”,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。从广义上来讲,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,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,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,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,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。
“腊八”节的形成,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:一是古代的“腊祭”;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。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。
按照古书记载,“腊”,古时也称“蜡”或“猎”。腊(蜡或猎)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。夏朝称“嘉平”、殷商称“清祀”、周朝用“大蜡”、汉代才称“腊”。在古代农业社会,一切风俗习惯,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。农民的生活,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,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。所以,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,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,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,以求来年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,祈求来年避免厄运,驱除不祥,家人平安、吉祥,这便是“腊祭”也叫“猎祭”。因此,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,就来源于年终祈福,酬谢神鬼。
腊八粥的来历:
腊八节俗称“腊八”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人们通常用谷物来祭祀,像大米、红豆、黄豆、西米、小米等都是被人们选取的上好祭祀物品。祭祀结束后,这些祭祀用品就会被人来拿来熬制成粥,给小孩子喝,说这是神灵吃过的物品,对小孩有很大的好处,可以驱邪**,**小孩子健健康康、平平安安,慢慢的,人们发现喝了这种粥的小孩子确实很健康,于是人们把这种粥就做成家常便饭,这就成了腊八粥了。
相传这一天还是**释迦牟尼成道之日,称为“法宝节”,是佛教盟大的节日之一,每当腊八这天,各大寺庙都会举行一个大型的舍粥活动,穷苦人们都会拿着碗去喝粥,想一想在以前那种食不裹腹的年代里面,如果能喝上这么一碗热乎乎的粥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情呀。
在以前所谓的腊八粥也就是把几种谷物混合一块熬成粥就可以了,都说腊八粥一般是由八种谷物熬制而成,可是社会发展到如今,八种谷物已经远远不够了,为了增加粥的口感和营养,现如今的腊八粥用料一般来说会多出很多来,一般都用大米、西米、高粱、红豆、黄豆、花生、杏仁、黑米、核桃仁、莲子、葡萄干外加枸杞,这样熬制出来的腊八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。